剧情简介
讲述了60多年前,一场前所未有的惨烈战争。一群青年踏上了异国战场,多少儿郎战死沙场,马革裹尸还。在抗日战争最后时刻,中国远征军同仇敌忾,奋勇抗战,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,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。
在滇西莽莽群山之中,历
讲述了60多年前,一场前所未有的惨烈战争。一群青年踏上了异国战场,多少儿郎战死沙场,马革裹尸还。在抗日战争最后时刻,中国远征军同仇敌忾,奋勇抗战,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,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。
在滇西莽莽群山之中,历时十月有余,近20万以妇孺老幼为主的筑路大军,用她们的双手和肩膀创造了世界路桥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:上千公里滇缅公路(中国段)的全面贯通。
源源不断的国际援华物资通过滇缅公路运往中国境内,分散到内地的抗日战场。在上世纪的1938年代,对于积贫积弱的中国而言,这是一条坚持抗战的生命线。
1942年初,随着美日太平洋战争的爆发,日军进攻缅甸,这条事关中国抗战成败的血线,却蓦然处在了被彻底切断的危急关头。
韩绍功和谢孝彰是一对中年男人,同在远征军第五军第200师服役。韩是上校团长,谢是师部中校参谋。远征军已经准备出征缅甸,韩与谢两人“合谋”,为穿了几年草鞋的韩团官兵私下搞了1000双皮鞋和2000双棉袜。没想到这事却捅了个大娄子,为了让谢顺利去重庆上任,韩毅然扛下了所有责任。韩得到了保留军衔降职为“连长”的处罚。戴安澜亲自向韩绍功宣布了处罚,同时将一支大有来历的“中正”式步枪送给了他的爱将。
韩绍功的妻子一年前牺牲, 韩妻的好友、同事何玉姝一直为韩照顾着儿子小桐。但出乎所有人意料,韩绍功却拒绝了何玉姝。
第200师终于走出国门。每个人都相信,远征军以精锐部队赴缅作战,定会不日凯旋。
韩绍功遇到的第一战,就是皮尤河前哨战。韩绍功身先士卒,在他出色的指挥和大秦等弟兄们的奋勇战斗之下,前哨战几乎以完胜结束。此战也让远征军将士们更坚定了必胜信心。
试图来重庆大展宏图的谢孝彰,却发现军政部并非人间天堂。虽然军衔升了一档,但这儿的上校多如牛毛,根本轮不到他施展抱负。唯一的安慰是谢孝彰可以经常与何玉姝见面。
由于英军已被日军打懵,一泻千里,以及英国政客的“弃缅保印”策略,加之远征军的高层矛盾重重,指挥失当,拟定中的同古会战迟迟不能实现。韩所在的第200师坚守同古,伤亡重大。韩绍功提出,利用犬牙交错的两军布局,对日军采取大量杀伤的打法。
在这场危险的战斗中,少尉排长杨文也脱颖而出,受到韩绍功的注意。
在重庆,谢孝彰与何玉姝最关切的就是缅甸的战局和韩绍功的安危。谢孝彰每天都在研究、推演同古战役的进展和局势。为了获得真实情报、战报,谢孝彰甚至急病乱投医地加入了军统,成了一名秘密调查人员。谢孝彰发现,因人性的自私和国家利益原因,英国人实在难以指望,中国军队应早做打算。但谢孝彰的建议却遭到上司、同事的嘲笑。
同古战役后,蒋、宋夫妇赴缅,谢孝彰做为军政部派出的随员一起来到缅甸。临行前谢孝彰正式向何玉姝求婚,犹豫之后何玉姝答应了。韩绍功与谢孝彰相见,谢孝彰不无醋意地向韩绍功转交了何玉姝送给韩的棉袜等生活用品。
蒋、宋夫妇离开缅甸,谢孝彰却出人意料地留在缅甸。韩绍功在记者罗星的帮助下,费尽气力将战场上严重中毒的少尉杨文送到一名英国医生那里救治。罗星对有这个既有见识又有个性的男人产生浓厚兴趣。
缅北战局失利,远征军全面溃败。谢孝彰因为有使命在身,故重回200师。在本师如何选择撤退路线时,谢与上司发生分岐乃至冲突。上司否定了谢撤往景东回国的建议,谢孝彰深受刺激。
为掩护200师主力部队北撤,韩绍功请命,率全营官兵牵制日军追击部队。部队行进中发现谢孝彰尾随在后,韩、谢二人并肩拼死撕杀,最终完成任务并让部队化整为零逃出日军围追堵截。然而部队也损失惨重。谢孝彰直戳上司的痛处,称上司将为此受到良心的遣责和折磨。
在滇西腾冲,韩绍功得知母亲与儿子失踪的消息,谢孝彰劝韩绍功留下来寻找母亲和儿子,但韩绍功看到的却是:经历溃败之后,部队的士气已降至最低,超过七成的官兵确认我们永远打不过日本人,这是最可怕也最要命的现状。犹豫再三之后,韩绍功还是毅然继续率部队离去。
韩绍功因私放逃兵而被撤职,即将受到军法审判。何玉姝得知这一讯息后,不顾谢的反对和阻拦,只身赶赴昆明看望韩绍功。
远征军的溃败让谢孝彰认识到,中国军队只崇拜权力和权威,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,就必须掌握权力。何玉姝开始有点读不懂谢孝彰了。
韩绍功此时却正在被军法处押往重庆。谢孝彰终于借韩绍功面临的灾难摆平了对方,使韩绍功同意一起去印度帮他。但二人理念、理想、目标却开始出现南辕北辙的差异。
于邦之战,韩、谢二人产生重大矛盾冲突。利令智昏的谢孝彰将韩关押起来,不惜无谓牺牲官兵性命,为实现一已私利贸然开战,给部队造成重大损失,几乎致全军覆没,韩的忠实部下大秦阵亡。危急时刻,杨文等官兵冲破阻拦将韩绍功救出,谢反被关了禁闭。韩带部队摆脱日军重围,同时为新三十八师在于邦的歼灭战铺平了道路。于邦一战,韩与谢彻底分道扬镳。
斩不断的感情,让韩绍功来到军法处看望谢孝彰,但结果令韩绍功沮丧:谢孝彰仍毫无悔罪意识。
拿下密支那将是中国驻印军在缅北的最后一战,然后将士们便可以荣耀地回家、回国了。不幸的是,突袭密支那,演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。
韩绍功下决心激发起谢孝彰的战斗热情甚至人生激情,为此他对“谢连长”和他连队的作战行动进行了周密安排,称得上煞费苦心。但谢并不领情。
当谢孝彰看到李克已、黄敬山这两个他认为“私心极重”的人壮烈地死去之后,谢孝彰那颗已蒙上厚厚污垢的心灵终于开始复苏。
1944年7月7日,中国驻印军对密支那日军发起总攻。
谢孝彰获得了重生,并最终倒在了战场上。罗星也把自己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密支那。
密支那战役结束,驻印军第一次创造出伤亡人数少于日军的战例。滇西、缅北的两支中国大军胜利会师。中印公路终于打通,通过这两条血线,国际援华物资重新源源不断地向涌向中国境内。韩绍功失去一条腿,回到了他阔别两年的家乡,他要子承父业,成为一名小学教师。韩绍功并不知道,历经了生死考验的何玉姝,已经着手恢复小学校,在等待着韩绍功的归来。
详细
评论加载中...